科技创新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强力支撑

来源:国新网     时间:2021-07-29 06:00

       7月27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办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部门、机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做的工作及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作为该主题发布会的第一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负责人就科技创新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在回答央视记者的提问时,王部长提到了科技创新五大能力提升,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疫情防控攻坚战等重大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我们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二、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

       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

       三、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是2015年的1.3倍。每万名就业人中就有研发人员62人年。

       四、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项,合同金额达到940亿元。

       五、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

       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王部长指出: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难以想象我们很快就明确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很快就研制出了检测试剂,很快就拿出了我们国产的高水平疫苗。这都是多年的科技积累在紧急时刻的成果体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关键支撑,这是科技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功实践。立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丰沛的物质条件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将为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谈到关于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王部长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规划布局方面

       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面向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组织各方力量协同攻关。

       在任务部署方面

       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强化任务部署,对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有目标导向也有不断探索。探索性的科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我们只有不断攻关,不断调整,逐步迭代循环,最终逼近正确目标。

       在政策环境方面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让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积极调动创新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扩大开放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从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科技创新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等民生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效。

       一是围绕重大疾病,聚焦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等疾病防治需求,积极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开发应用疾病防治的技术和策略,不断加强早查、早筛、早诊、早治的技术体系研究,研发出一批早期筛查方法、检测产品和诊治方案,并将技术推广到基层,有效提高和规范了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治能力。

       二是针对重点人群,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康保障。在生殖健康、出生缺陷防治、青少年近视、老年人常见疾病预防和综合干预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编制了多部专门针对重点人群的诊疗方案和指南。

       三是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研发,并转化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精准放疗等10多个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了相应的突破。可利霉素、艾博卫泰、干细胞、CAR-T治疗等一批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也进入到临床应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不断满足临床需求,也对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围绕重大疫情,不断加强防控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通过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开展科研攻关,不断强化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和布局,系统构建传染病防控的科技支撑体系。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检测技术和产品、动物模型构建五大方向,持续推进科研攻关,应该说是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

       吴司长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科技工作中,始终将民生科技摆在突出位置。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卫生与健康、中医药、医疗器械等一系列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指导意见和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加强民生科技创新。围绕重点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立了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努力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进一步加大民生科技的布局和支持力度,一批创新成果得到应用,为提升健康保障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上内容选自国新网)